廣州傲雪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熱線電話 :020-66313833
                  13922109938

采血知識問答(僅供參考)

一、什么是血液,一個人身體中有多少血液?
   在人體血管內不斷流動著粘稠而略帶腥味的紅色液體就是血液。人體的造血器官是骨髓。正常人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8%,成人平均約5000毫升。婦女妊娠期血量可增加 23%~25%。人體內參加循環(huán)的血液占總血量的80%。

二、血液的機能有哪些?
(1)運輸機能:血液能攜帶機體所需的氧、水分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到全身各部分的組織細胞。血漿中的水分、紅細胞和血漿蛋白可認為是一些運載工具。
(2)保持酸堿度相對恒定。
(3)調節(jié)體溫機能。
(4)防御和保護機能。

三、血液是由什么組成的?各占多少比例?
 
血液是由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組成的。成年男子的紅細胞為40%~50%,女子為37%~48%;白細胞和血小板約占1%。血漿占50%~60%。

四、為什么血液的顏色有些差別?
 
血液的紅色來自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因紅細胞含氧量不同而有所差別。含氧量多的動脈血呈鮮紅色;含氧量少的靜脈血呈暗紅色;若含較多的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呈透明淡黃色;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fā)生溶血,則呈紅色。

五、血液的理化性質有哪些?
 
比重:全血的比重為1.050~1.060,主要取決于紅細胞濃度數(shù)。血漿的比重為1.025~1.030,主要取決于血漿蛋白濃度數(shù)。紅細胞的比重為1.090,主要取決于血紅蛋白濃度數(shù)。血小板的比重約 1.032。
 粘稠度: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粘滯力,主要取決于紅細胞的數(shù)量和血漿蛋白的濃度。全血的相對粘稠度為純水的4~5倍;血漿粘稠度為1.6~2.4倍;血清粘稠度為1.5倍
 滲透壓:正常人血漿在37℃時滲透壓約為770.1千帕(7.6大氣壓),與9克/升氯化鈉溶液的滲透壓相等,因此9克/升氯化鈉溶液稱為等滲鹽水。正常人紅細胞內的滲透壓與血漿的滲透壓相同。血漿滲透壓的恒定,對于維持人體體液平衡,維持紅細胞正常形態(tài)和功能,都具有決定性作用。
   酸堿度:一般pH為7.35~7.45,靜脈血因含較多的二氧化碳,pH較低,接近7.35,而動脈血則接近7.45。血液酸堿度的恒定,主要靠血液中存在的幾對緩沖體系的調節(jié)。
 凝固性;將血液從血管中抽出,如果未經抗凝,也不作其他處理,通常在幾分鐘內便自動凝固。這是一種生理性保護機能,是一系列復雜的凝血反應的結果。

六、什么是新鮮血?怎樣合理應用?
 
對新鮮全血,目前缺乏公認的標準,根據(jù)輸血的目的不同,新鮮血的含義也不同。若輸血的目的是糾正血液運氧能力不足和補充血容量,可用保存期內任何一天的紅細胞及血容量擴充劑就能滿足,目前添加液可保存紅細胞21~35天;如果輸血的目的是為了補充血小板和粒細胞,則要8~12小時之內的離體血才算新鮮,但所含血小板和粒細胞不純不濃,達不到治療作用;需要補充較新鮮的紅細胞,可用保存10天內 CPD保存的紅細胞或5天內ACD保存的紅細胞。
其實,一袋血提供的主要是紅細胞和血漿;至于血小板、粒細胞和不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等,因不濃、不純,含量不夠一個治療劑量,難以發(fā)生效用,故宜使用細胞成分或冷沉淀,而不用新鮮全血??傊?,現(xiàn)代輸血中,除個別情況外,如失血量占血容量的80%以上的大出血,不主張使用新鮮全血。

七、什么是全血?
 
將人體內血液采集到采血袋內所形成的混合物稱全血,即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細胞和血漿的所有成分。

八、全血的功能、適應癥、保存條件是什么?有效期有多長?
 
全血具有擴充血容量、運輸氧、補充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質功能。適用于搶救外傷、手術等急性大出血失血量過多的(大于20%~25%時)危重病人,以及換血、體外循環(huán)等,可補充血容量,恢復正常血壓。全血應儲存在2~6℃的血液冷藏箱內。保存期根據(jù)所用保養(yǎng)液而定,含ACD-B保養(yǎng)液的全血保存期為21天,含CPD-A保養(yǎng)液的全血保存期為35天。

九、輸注全血的缺點有哪些?
(1)由于血漿存在,故不良反應較多。
(2)患者有白細胞或血小板凝集素時,可以引起非溶血性發(fā)熱性輸血反應。
(3)全血內的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蛋白可以致敏患者,產生相應的抗體。
(4)由于血漿存在,全血的容量較大,對某些患者可以引起循環(huán)超負荷而發(fā)生心力衰竭。
(5)全血的血漿內可以含有較高濃度的拘橡酸鈉、乳酸、鉀、氨等成分,增加患者代謝負擔。
(6)除紅細胞和血漿外,其余成分不濃、不純,含量又少,不能取得預期的療效。
(7)全血是寶貴的血液資源,是制備血液各種成分的原料,如使用過多,實在可惜
(8)新鮮全血還有更多的缺點:①有發(fā)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②未在4士2℃保存72小時,有傳染梅毒的危險S③非血站常規(guī)供應的血制品,特別是短時間內使用量大或遇特定血型血短缺時,難以供應。

十、輸全血的禁忌癥有哪些?
(1)嬰幼兒、老年人、慢性病虛弱、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貧血患者。
(2)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輸血的貧血患者。
(3)由于以前的輸血妊娠已產生白細胞或血小板凝集素或抗體的貧血患者。
(4)對血漿蛋白已致敏,例如缺IgA的患者,或對血漿內某種反應原敏感的患者
(5)預期需長期或反復輸血的患者,例如地中海貧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的貧血等。

十一、輸注全血時應注意什么?
(1)用一次性帶過濾裝置的輸血器。
(2)連續(xù)使用5小時以上的同一輸血器,為防止細菌繁殖、滴速減慢以及因細胞破壞使纖維蛋白析出而誘發(fā)DIC,需更換新的輸血器。
(3)200毫升全血應在3~4小時內輸完,如室溫高,病情許可,可適當加快滴速,防止血液成分變質或損耗。

十二、為什么說全血并不全?
 
全血雖然含有血液的全部成分和抗凝劑(保存液),但全血并不全,一旦離開血液循環(huán)就開始各種變化。采集的血液離體后,和抗凝保存液混合,4℃儲存,此時的損害,稱保存損害。因為保存液都是針對紅細胞而設計的,血小板需22士2℃振蕩保存,4℃12小時后喪失大部分活性,保存一天后就喪失全部活什;粒細胞4℃超過8小時就喪失功能;凝血因子III24時活性下降50%;第V因子4℃保存3~5天后也損失50%以上活性;免疫球蛋白、纖維蛋白原雖保存時間長,但含量太底。因此,全血中除紅細胞外,其余成分不純、不濃、不夠一個治療劑量,所以全血并不全。

十三、什么是成分輸血?
  
成分輸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把全血分離制備成純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血漿蛋白制品等),然后再根病情的需要輸給病人。

十四、為什么提倡成分輸血?目前用于臨床的主要血液成分有哪些?
   成分血的濃度和純度高;療效好,副作用少;可以一血多用,節(jié)省血資源。有些病人,并不是因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輸血,只是缺乏血液中的某種成分。例如,血小板減少的病人,只需輸用血小板就行了,而不需要其他成分。如輸用全血,不僅會造成浪費,有時還很難達到滿意的療效。反復輸用全血,易出現(xiàn)輸血反應。
目前用于臨床的主要血液成分有濃縮紅細胞、懸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濃縮少白細胞紅細胞、懸浮少白細胞紅細胞、解凍紅細胞、濃縮血小板、新鮮冰凍血漿、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少白細胞血小板。

十五、什么叫血型
  血型是人類血液型別的一種標志。人與人之間的血型并如完全相同。通常所說的ABO血型,就是指血液中紅細胞所帶不同的抗原物質而言的。在紅細胞上含有A抗原的,稱為A型;含有B抗原的,稱為B型;同時含有A和B兩種抗原的,稱為AB型;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稱為O型。

十六、什么叫RH血型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蘭德斯坦納等科學家在1940年做動物實驗時,發(fā)現(xiàn)恒河猴和多數(shù)人體內的紅細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質,故而命名的。凡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上有Rh抗原(又稱D抗原)的,稱為Rh陰性。這樣就使已發(fā)現(xiàn)的紅細胞A、B、O及AB四種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別一分為二地被劃分為Rh陽性和陰性兩種。
  據(jù)有關資料介紹,Rh陽性血型在我國漢族及大多數(shù)民族人中約占99.7%,個別少數(shù)民族約為90%。在國外的一些民族中,Rh陽性血型的人約為85%,其中在歐美白種人鐘,Rh陰性血型人約占15%。